電信三雄掌握大數據金礦,不僅了解用戶的背景,還可藉由他們使用手機的習慣,建立大量、多樣與快速的資料庫,已找出有價值的商業運用,成功將數據變現,淘出億元獲利。隨著全球智慧手機普及率提升,加上物聯網時代到來,萬物連網,大數據的分析及應用被視為是未來產業的發展關鍵,國際大廠Google、蘋果、臉書及國際電信業者均投入相關分析及應用,電信三雄也積極發展大數據,而且已經有獲利產生。
根據專業研究機構Heavy Reading統計,大數據分析在電信產業的產值從現在到2020年時,會有顯著成長,屆時產值將達98.3億美元,平均年複合成長率達26%,應用面遍及百貨、製造、醫療等產業。
要將大數據變現,就像在礦山中淘金,不僅要從數十億筆的資料中,找出有用的金沙,而且還要冶煉成金,找出有價值的數據,進而分析、應用、解決問題,才是關鍵,而透過數據省下的營運成本、提升營運效益、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更是點數據成金。
電信業者及金融業者因法規要求,申辦業務都須以身份證、健保卡雙證件辨認客戶身分,由於明確知道客戶是誰,掌握先天優勢。台灣手機普及率超過百分百,天天跟數萬台基地台連線,每天創造數億筆數據資料,但有價值的數據可能僅1%,要如何聰明「淘」數據,「玩」數據,也成各業者的一大挑戰。
中華電表示,大數據有3V特性,包含大量(Volume)、多樣性(Variety)跟快速(Velocity),數據分析則需融合業務及分析技術知識,分析技術的門檻又高,因此由行銷、統計及資訊人員組成專業人員,打造大數據自助分析平台及大數據建模預測平台,除內部使用,也獲得政府及民營企業採用。
台灣大個人用戶事業群副總詹兆源表示,以小樣本取樣及普及等調查方式,30%的樣本已經有一定公信力,而以Google跟臉書依用戶上網等行為模式,判斷用戶的性別、年齡等,正確率約七成。
對電信業者來說,不僅可以百分百知道數據資料的年齡、性別分布,還可以清楚的知道地域性,這是電信業者在數據蒐集上先天的優勢。
遠傳表示,蒐集的大數據種類,包含客戶所有線上及線下使用紀錄,訊號品質紀錄,行銷活動及服務接觸紀錄,透過機器深度學習進行分析。
目前電信業者數據來源以使用者及基地台為主,近年透過蒐集交通流量數據,可成為智慧交通發展重要依據,而蒐集駕駛人駕駛行為數據,則可進行車聯網駕駛行為分析服務,作為保險公司設計保險重要參考資料,未來隨著物聯網帶來豐富數據,未來大數據應用可望有無限想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