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3大皮膚疾病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電影、日劇、韓劇…選擇那麼多,要選哪一部?聽部落客怎麼說─最精選的部落客影劇評論就在【影劇大好評】!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2/21 第 633 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主題 •天冷3大皮膚疾病
   
 
天冷3大皮膚疾病
文/王淺淺
 
台灣雖然是海島型氣候,但冬天的天氣還是以乾冷為主,因此,根據醫師門診統計,包括冬季濕疹、乾癬以及凍瘡等,是冬季好發皮膚疾病的前三名。

今年冬天雖然沒有很冷,但冬天的氣候總是乾躁,不少人的皮膚就出狀況了,有的人是癢得受不了,有的人則是乾燥脫皮令人困擾,只好拼命擦乳液等保濕產品,不然就是到皮膚科門診求救。

台灣雖然屬海島型國家,氣候偏濕,但是每到秋冬,濕度還是會大幅下降,導致好不容易擺脫夏季悶熱潮濕所造成的濕疹,或是黴菌所引起的皮膚疾病,卻又出現乾癢難耐的冬季濕疹等皮膚毛病。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楊志勛表示,天冷最常見的3大皮膚疾病分別為:冬季濕疹、乾癬和凍瘡。

<冬季濕疹>冬天皮膚科門診第一名

冬季濕疹又稱為乾性濕疹,正式名稱為缺脂性皮膚炎或乾燥性皮膚炎,可別被濕疹兩個字誤導了。冬季濕疹事實上是與皮膚缺少水分跟油分所造成的皮膚症狀有關,與夏季濕疹的成因剛好相反。冬季濕疹主要是因為冬天天氣乾燥,皮膚表皮的皮脂腺功能變差,導致皮膚裡的水分隨著空氣而蒸發。

再加上天氣一冷,很多人愛泡湯或洗很燙的熱水澡,熱水又容易把表皮的油分給洗掉,原本皮膚上的油脂就是用來避免皮膚水分快速蒸散,一旦油分被洗掉或分泌量減少,就會讓皮膚很乾燥。皮膚只要一乾燥,就容易引發乾癢、抓到脫屑破皮,通常好發在像是小腿、手臂外側等皮脂分泌較少的部位,這類患者在冬季的皮膚科門診來說,可算是最多的族群,比率達到3成之多。

◆治療

由於患者會因為皮膚太過乾燥而造成乾癢的困擾,若擦了保濕產品都無法改善,醫師會開立濃度5%的維生素原B5,它的結構與肌膚皮脂膜接近,有很好的保濕效果,也容易吸收滲透及浸潤肌膚表面的角質層,以防止肌膚粗糙症狀。除了可以塗抹保濕抗發炎的藥膏之外,醫師也會開立口服的抗組識胺止癢劑藥物,可抑制皮膚發癢的感受。

◆生活習慣

楊志勛認為,冬季濕疹患者只要減少洗澡次數,不要使用去脂力強的清潔產品,也不拿清潔刷具來刷洗身體,並且要避免泡熱水或是洗很熱的熱水澡,才能減少洗去過多皮膚油脂、導致油脂不足的情況,皮膚乾燥的症狀就能獲得改善。不過,如果還是想要泡澡的話,可以趁著洗完澡,身體還保有水分的時候,馬上擦保濕乳液等相關保濕保養品,不怕油膩感且皮膚過度乾燥的人,可選擇綿羊油、凡士林等保養品,更能補充皮脂腺分泌不足的狀況。

此外,醫師也叮嚀患者最好避免在秋冬季節進行去角質的動作,因為角質層具有防止水分流失與保持濕潤的效果,因此,角質層不健康也會影響皮膚的保濕功能,如果在乾燥的天氣去角質,只會加速皮膚水分的流失,就會越去角質皮膚越乾燥了。當皮膚在過度乾燥的情況下,就會出現發癢、脫屑,甚至會有龜裂的情況,恐怕會造成疼痛出血,若發癢時,一定要避免用手去亂抓,以免造成皮膚受到外力刺激而抓破皮導致傷口感染,甚至造成角質層增生,進而產生慢性皮膚炎等併發症。

<乾癬>全台有200萬名患者

乾癬又叫牛皮屑、銀屑病,是一種免疫系統異常的疾病,是無法根治的。主要是患者體內的T細胞變得異常活躍,原本T細胞是在保護身體免於感染和罹患疾病,但當它出現異常活躍,就會引起其他的免疫反應,導致乾癬症狀的發生。台灣目前至少有200萬名患者,每到秋冬季節都深受其害,一旦發病,皮膚會出現紅色斑塊,伴隨銀白色脫屑,並且會有乾癢、疼痛等不適症狀,好發在頭皮、膝蓋、手肘、下背部和臉部等部位。

病患在乾癬發作時,除了皮膚的不適症狀外,根據國際乾癬協會的統計,還有4成的患者會伴隨乾癬性關節炎等合併症,例如關節腫痛,位置包括手指、膝蓋、手肘、頸背部、肩膀、腳踝等。

◆治療

乾癬的範圍一旦超過身體的10%,也就是大約20個手掌的大小,醫師就會開立口服藥物,甚至注射生物製劑來舒緩症狀。因為乾癬是一種免疫疾病,所以,要預防乾癬的發作,平時最好保持好心情,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或補湯,另外,減重也是避免免疫系統異常,導致病況發作的好方法之一。

雖然乾癬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病,但由於冬季天氣乾燥、溫度又偏低,更會使得皮膚保濕功能下降,進而造成惡化紅癢脫屑的情形。因為紫外線是抑制乾癬症狀產生的關鍵,但冬天日照減少,一旦紫外線的量不夠多,乾癬症狀就會壓不下去,因此,除了藥物之外,紫外線照光治療,也是患者的選項之一。

◆生活習慣療

楊志勛提醒,由於乾癬是一種免疫疾病,因此,患者如果處於壓力過大的狀態或是熬夜把生活作息打亂,冬天亂吃補品等刺激性的飲食,或是出現憂鬱症狀時,都容易誘發乾癬的發作,應該盡量避免上述的狀況。

想要舒緩皮膚的不適症狀,乳液等相關保濕產品是必備的,一天可以多擦幾次,能幫助乾燥肌膚的保濕與修復。如果還是很不舒服,也可以試著局部冷敷,當然平常保持作息正常,少喝酒或攝取刺激性的食物,都能避免皮膚症狀加重。

除了白天、夜晚的因素之外,精神狀態(壓力、緊張、興奮、生氣等情緒)、日常生活的動作(起床、排泄、飲食、洗澡等)、氣溫的變化等,都會影響血壓,造成變動。所以,只靠一次測量到的血壓值,並無法判斷自己是否罹患了高血壓。

身體健康的人即使血壓暫時升高,在經過一段時間後也會自然下降、恢復到正常範圍,不須無謂地擔心。但是,撇開這種暫時性的血壓上升,如果測量幾次血壓值都比正常值高,此時就是高血壓。

<凍瘡>末梢血液循環差

凍瘡是冬天因為零度以上的低溫所產生的皮膚傷害,至於零度以下的低溫所造成的皮膚紅腫熱痛則是凍傷,因此,凍瘡與凍傷是不一樣的。凍瘡通常好發在手指、腳趾及耳朵、鼻子等末稍神經之處,因為在濕冷的環境下,尤其當溫度突然下降或嚴寒時溫度突然回升的低溫潮濕的環境,最易引發未稍血管收縮,導致末端皮膚細胞缺氧壞死,產生紅腫或出現紫紅色、紫藍色斑片,嚴重時,還會長水泡或潰瘍,可能會有發癢、灼熱感或疼痛感。

至於溫度低到幾度時會產生凍瘡,楊志勛說,這是因人而異的,並不是一定要很低溫才會發生,因為每個人對寒冷的感受度不同,血液循環的情況也不盡相同,有些人平常時就手腳冰冷,遇到冬天寒流來,當然就容易造成凍瘡而不自知。通常在皮膚暴露於低溫幾小時之後,就可能會出現凍瘡,就像是一種局部的淤血,大多只傷害皮膚的表層,剛開始或許沒有特別的感覺,慢慢的患部肌膚才會出現腫脹、發癢或灼熱疼痛感。尤其是下雨潮濕的冬季,更會加重低溫對皮膚的傷害,容易破壞局部血管的收縮與舒張,形成凍瘡;要特別注意的是,凍瘡還容易反復發作在同一個部位,如果因起水泡而出現傷口,一不小心,還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治療

即使是醫療技術發達的現代,對於凍瘡還是沒有有效的治療方式,擦任何東西恐怕都沒有治療的效果,頂多可以口服阿斯匹靈來減緩疼痛感,因此,預防凍瘡的發生就很重要了。

◆生活習慣

做好保暖是首要工作,但即使穿上保暖衣物,也不代表就不會產生凍瘡,因為血液循環不好的人,皮膚還是可能抵擋不了低溫所造成異常反應。因此,冬天不妨可以常常泡湯或是泡腳,保持手腳的血液循環順暢,讓末稍部位溫暖。另外,平時就要保持運動的習慣,也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末稍血管的功能,同樣可以減少凍瘡發生的機率。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407期;訂閱常春月刊電子雜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