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食材減少有害物質的烹飪前處理法中,有「泡水」、「放入冷水中」、「浸泡於醋水中」、「水煮將水濾掉」、「去除雜味」等料理方式。這樣的烹飪前處理也是從以前就有的「阿嬤的智慧」。
★去除苦澀
◆ 將蔬菜等含有的雜味去除 ◆
食物中含苦澀成分(澀味、苦味、引起褐變的色素等),應先藉由浸泡、水煮等方式,再依照各食材不同特性,用適當方法加以去除。
去皮的食用土當歸、牛蒡、蓮藕、山藥等浸泡在加入少量醋的水中,就能去除苦澀,且不會變色。當然將苦澀成分完全去除也不是最好的,可適度地留下一些苦味或澀味,如此反而能讓食材展現特有的風味喔!全部去除的話,也可能反而使得味道變差。
◎此烹飪前處理可消除的問題◎
藉由水中溶解,可去除大半苦澀,也可減少殘留農藥、硝酸鹽及部分的戴奧辛。
★撈去浮沫
◆ 撈除從食材跑出的浮沫 ◆
以水烹調燉煮食材時,表面會隨氣泡浮出渣滓雜質,應用湯匙或撈網撈除。此動作若能做確實,便可讓料理味道與湯汁顏色變更佳。
魚、肉類等也和蔬菜一樣具苦澀成分,而燉煮時湯汁有加魚、肉等所產生的浮沫味道則以令人不舒服的腥臭味為主。因此,「撈去浮沫」的動作便顯得格外重要,唯有將這些獨特臭味除去,才能做出湯汁澄澈、味道鮮美的燉菜等料理。水煮或燉煮肉類、海鮮類時,沸騰前突然浮出濃密如泡的東西,就是浮沫,要邊料理邊用湯匙等將其撈除。
◎此烹飪前處理可消除的問題◎
撈除浮沫時,也會將浮出的油分一起撈除。這也能減少肉類中的毒物~~抗菌性物質(抗生素與合成抗菌劑)、女性荷爾蒙、戴奧辛(油溶性)、氯系農藥(地特靈等);海產類的抗菌性物質、戴奧辛(油溶性)、環境汙染物質(有機水銀、有機錫化物、氯系化物等)。
★泡水
◆ 為了去除苦澀而將蔬菜浸泡在水等之中 ◆
蔬菜中的苦澀容易溶解於水中,依照食材的不同浸泡在鹽水、醋水、熱水中去除苦澀。
泡水不僅能去除蔬菜的苦澀,去除鹽藏品的鹽分時,也要泡水。為了讓蔬菜沙拉等有清脆的口感,浸泡(放在)冷水中也很不錯。
◎此烹飪前處理可消除的問題◎
浸泡與去除苦澀有關,此動作可減少毒物殘留,但如果浸泡時間過久,則風味與養分也會一併流失,因此要特別注意。有害物質就算浸泡的時間很短(5∼10分鍾)也會從水中溶出,可達降低風險效果。
★搓滾法
◆ 將食材抹鹽,在砧板上相互摩擦滾動 ◆
小黃瓜、瓜類、蜂斗菜等食材洗淨(蜂斗菜則要先切成適當大小)放在砧板上,灑上鹽巴,用整個手掌稍微用力地滾動摩擦。
小黃瓜的的話,可去除凸起讓表面柔軟,容易入味,能夠讓綠色更加鮮豔。蜂斗菜在砧板上摩擦的話,皮會變得容易剝除。
◎此烹飪前處理可消除的問題◎
由於農藥的殺菌劑會殘留在蔬菜類的表面,沖洗的話便可除去。但像是殺蟲劑或油溶性的戴奧辛則會從表面稍微滲入表皮角質層(表皮下層)的部分並殘留於此。而硝酸鹽則會殘留於整個內部,怎麼洗也幾乎是無法去除的。搓滾法因為在小黃瓜、瓜類、蜂斗菜等灑上了鹽巴,會使食材表面受損,適度的破壞組織,利用鹽的滲透壓作用,吸出接近表皮的水分。此時,在表皮之下的農藥(殺蟲劑)、戴奧辛、硝酸鹽也會被吸出來,因此可以一口氣降低有害物質的殘留量。
像這樣,搓滾法不只可讓食材顏色變好、更容易入味,也是可減少問題的烹飪前處理。
★劃刀紋
◆ 切劃在食材看不見的部位 ◆
為了讓食物熟透、更加入味會進行的一道手續。因為從料理的外側看不出來,因此也被稱為「藏刀」、「隱刃」。
視食材而定,蔬菜與根莖類約要往內劃入厚度的三分之一。例如味噌蘿蔔則要在底部、抱子甘藍則要在根部,切劃入十字紋。
整隻完整烘烤的大魚,則要在裝盤時,在朝盤子那面的背鰭上劃刀,要取出內臟時,則要在緊接腹鰭的下方劃刀切入。這些處理同時也是為了方便食用的烹飪前處理。
◎此烹飪前處理可消除的問題◎
劃刀紋雖是讓食物易熟、易入味的智慧,卻也與減少殘留農藥等毒物有所關連。表皮會妨礙殘留內部的農藥等毒物溶出,只要劃開表皮,就會讓食材內部的毒物易於溶出。
從維也納香腸的試驗(請見第163頁)也可看出,有劃刀紋的與沒有劃刀紋的,其食物保存劑等的添加物含量雙方相差了有兩倍左右。
~以上資料摘自《進食還是進毒》增尾 清◎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看更多點這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