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業界一大盛事便是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此次展覽以「迎接工業4.0時代,智能製造思惟再進化」為主軸,展出項目涵蓋工業4.0智能技術、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控制與傳動控制設備等,共逾900家廠商、超過2600個攤位,參展規模再刷新紀錄。蔡英文總統出席致詞時還特別強調「智慧製造的未來在我們眼前」。 台灣科技產業在遭遇紅色供應鏈崛起下,若無法適時找到新的藍海與出口,引以自豪的科技創新未來恐遭整碗捧去,此外,國內又面臨勞動力與土地供應不足之問題,迫使新政府高度重視智慧機械,並將此列入5大創新產業之重點發展項目。自動化產業為何近年突然受到各國高度重視?
目前常見的機器人發展現況與未來趨勢為何?世界上最主要的大廠有哪些?台灣廠商在當中的角色與機會為何?以下是筆者的分析。
外在環境挑戰增加
自動化產業興起的背景主要來自於外在環境的挑戰增加,在全球化的劇變與影響之下,先進國家普遍面臨產業外移、失業率增加、少子化與老齡化等結構性問題,使得許多國家面臨經濟衰退。在此背景下,各國的政府積極藉由推動製造業轉型與促進製造業資訊化來帶動整體經濟發展以提升國際競爭力。
像美國在2011年便率先宣布推動先進製造夥伴計畫(AMP)推動製造業回流;中國國務院2012年頒布高端裝備製造業十二五發展計畫;2013年德國推動工業4.0策略,其核心價值便在於隨著科技複雜度增加與生產效率續提升,藉由增加資源使用效率、加速產品創新與解決人力變化帶來之問題去創造更具有價值的商業化模式。
現有的智慧機器人若依照終端應用來做區分的話可分為工業型機器人與服務型機器人。依據研調機構IEK的估計全球智慧型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可望由2011年的122億美元成長至2021年的336億美元,其中又以服務型機器人成長性最大。工業型機器人即是人機協作機器人,而服務型機器人則主要以醫療照護與陪伴型機器人為主。
協作機器人顧名思義就是讓機器人與作業員處在同一環境中一同工作以提升生產效率,相較於傳統的機器手臂,協作式機器人能更快速地聽取指令、達到快速產線轉換之目的,由於機器人身上皆加裝感測器之緣故,一旦機器人移動時若快觸碰到人,將會自動停止,在提升生產效率之餘,安全性也得到兼顧更是協作式機器人一大優點,諸多大廠均把協作機器人列為發展重點。服務型機器人出現的背景主要因應老齡化社會之到來,使高齡者能獲得充分之陪伴。
無人機產業受矚目
最為大家熟悉的服務型機器人莫過於由日本軟銀研發、鴻海負責製造的Pepper,除了提供家庭陪伴、教育與娛樂等主要功能以外,也可做為店家服務、攬客與導覽等商業化用途,服務式機器人仰賴的是背後雲端技術與大資料分析。除了以上2種機器人以外,近期興起的無人機產業也高度受到矚目,由於無人機逐漸走向消費用途,初階的無人機可進行攝影拍照、勘查與監測等功能,高階無人機甚至可達到送貨、救援或軍事等目的。最後一種則是外骨骼機器人,就好像是人穿上了機器人的外衣一般,藉由機器手臂(或下肢)之力量,可以進行有效的醫療復健用途或是提升貨物搬運上的負重程度。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商業周刊》2014/9/2 No.100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