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改革開放」已近40年,這40年間,GDP年均增長9.9%,於2016年達11.2兆美元;對外貿易年均增長16.3%,達3.7兆美元,人均GDP由最初約200美元躍升至8,900美元。中國經濟發展能有如此亮眼成績,無疑是受益改革與開放。因此儘管中國GDP在2010年就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北京當局並未因此減緩改革開放步伐。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19大報告就強調,「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
報告更進一步提出,將「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包括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放寬市場准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
但最受矚目、市場反映也最強烈的,莫過於報告宣示,要「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
滬深相關概念股一度因此飆漲,而除了在自貿試驗區一直扮演「排頭兵」、「先行者」角色的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在19大上表示,上海正按中共中央部署積極籌畫建立自由貿易港,包括廣州、廈門、舟山,甚至連不臨海的陝西西安、四川瀘州也積極表態爭取建設自貿港。
自2013年9月29日,大陸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後,今年3月,大陸國務院又批准遼寧、浙江、河南等七個自貿區成立,大陸自貿區增至11個。
大陸從設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始,就是希望透過在區內就轉變政府職能、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等方面,先行探索出可複製的經驗再推廣至全國。韓正稱,自貿區的核心任務是制度創新。經過這幾年改革,上海自貿區已有100多項創新制度在全大陸推廣。
大陸華中科技大學自貿區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波表示,自貿區的部分階段性改革目標已經實現。而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迫切、國際經濟形勢快速變化,自貿區改革需要加速,有必要賦予更大自主權,激發改革活力。
他指出,自貿港是自貿區的進一步延伸與提升,將會在現有自貿區與國際先進開放水準接軌的基礎上,看齊國際最高開放標準。例如探索人才、物資等要素的完全自由流動,金融與國際市場的充分融通。探索建設自貿港,有利於進一步提升中國對外開放水準。
上海早前公布的「全面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則提出,將於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設立自貿港區,在風險有效防控前提下,依託信息化監管,取消或最大程度簡化入區貨物的貿易管制措施,最大程度簡化一線申報手續。此外,還將探索實施符合國際通行做法的金融、外匯、投資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風險防控體系。
此間有消息稱,上海自貿港規劃最快今年底前提報大陸國務院,並於明年3月全國兩會納入政府工作報告。大陸透過自由貿易區正有序推動經濟體制改革與鬆綁,以進一步釋放經濟動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