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改國是會議第五分組昨天討論毒品議題,作出擴大沒收毒品犯罪利得、增加戒毒的多元處遇、挹注毒品防制基金等決議。會前有委員建議毒品除罪化、由政府當「藥頭」,但在小組工作會議時就被否決,最後並沒成為昨天討論的實質議案。
法務部強烈反對毒品除罪化,認為除罪化會造成無法監控施用人口、增加毒品查緝困難、施用者治療意願下降、戒毒執行效率降低、家庭經濟負擔與人際衝突、毒品施用升級及氾濫、國家生產力下降、健保給付及其他犯罪等九大問題;法務部政務次長陳明堂更坦言,以目前台灣社會風氣及現況,不適合除罪化。
會前有人建議:藥物公賣
國是會議委員、宜蘭監獄管理員林文蔚日前提出建議,應先將毒品正名為藥物(Drugs),且唯有「政府出資製造販賣」、「藥物公賣」,才能減害及砍斷市場供應鏈。他主張將單純施用毒品除罪化,由衛生福利部全面接手單純施用藥物者的戒癮治療。
林文蔚的建議,引起其他委員擔憂國是會議恐讓反毒失守。第五分組召集人梁永煌表示,雖有委員提出施用毒品除罪除刑的建議,但屬於個人意見,分組內自始都沒有此議案。
欲提出將吸毒處以保安處分以取代刑罰的中正大學法律系教授盧映潔則解釋,第五分組在會前有先開工作小組會議,每位委員皆可表達個人意見,但為使分組會議更聚焦,並沒有要討論毒品除罪化議題。
法務部指出,吸毒恐引發偷竊、搶奪、強盜等財產犯罪行為,「毒品除罪化」意謂著刑事司法機關全面退守,改由衛生福利體系機關接手處理吸毒問題,但社會一般民眾對於吸毒行為仍有引發治安問題顧慮,一旦除罪化,會因欠缺司法強制力,在短期內造成吸毒人口增加,導致民怨。
短期先落實「除刑不除罪」
法務部表示,目前台灣地區有百分之八十六點三六民眾認為應用刑罰制裁吸毒行為,有百分之七十五民眾不同意對製造運輸販賣毒品者採嚴刑峻罰、對吸毒者改用治療來除罪;所以,短期先落實「除刑不除罪」各項政策,以司法監督毒癮者社區戒癮治療為主,施以機構內戒癮治療為輔,對於不願參與社區治療或社區治療無效者再採監禁的最後手段。
司法醫療並行 助復歸社會
從專業分工來看,戒癮治療處遇宜回歸衛福部醫療體系,透過司法與醫療並行,以司法為出發點,戒癮醫療及社會復歸為核心,整合中央及地方資源網絡,協助復歸社會,以達維護社會安全目標。
此外,有關黨產會主委顧立雄擔任立委時擬提案修正《毒品危害防制條例》部分條文,明確制定「戒癮治療」為觀察、勒戒、強制戒治的「前置醫療程序」,避免吸毒者因監禁而中斷工作、學業及家庭等生活;法務部也認為在未獲得民眾支持且戒癮醫療資源尚未到位前,有待繼續溝通協調。
司改委員、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林達也強烈反對毒品除罪化,他認為吸毒者無「病識感」,不會主動就醫治療,沒強硬的刑罰當作後盾,等於全面放棄反毒戰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