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媒體放下了身段


【Discover Taipei日文雙月刊電子報】介紹與臺北相關的人文、流行話題、美食景點,以日文角度感受臺北的魅力。 【數位出版電子報】全新改版,讓你掌握第一手的數位閱讀趨勢情報、了解全球數位出版的最新動態與行家觀點。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5/29∣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讀書吧

 
>>消息快遞

如果明天就不幹了,你想要做什麼?

>>行家觀點

新聞媒體放下了身段

>>產業動態

閱讀數位-App時代的閱讀

Facebook出版平臺Instant Articles上線,九家媒體提供原生內容

挽救出版業 文化部擬推圖書統一定價

電子書市場的潛在可能

社群出版夯 拆掉編輯高牆

德國出版的數位化轉型研究─以蘭登書屋為例

>>活動看板

討海郎傾訴無緣傷心戀曲,體驗酸甜苦辣的航海人生!

 
 

如果明天就不幹了,你想要做什麼?

讀書吧

  無論是勇闖世界美景、追尋社會正義、異鄉時空歷險還是尋夢燦爛人生,新工作4選1,跟苦悶生活揮手告別!...more
 
 

新聞媒體放下了身段

那福忠

上週,新聞媒體發生不小的地震,破壞了自然次序。紐約時報、Buzzfeed、NBC News,以及一些傑出的新聞媒體,把部份有價值的新聞內容,交給臉書 (Facebook) 來推銷、來賺廣告錢。預計下一波加入臉書的,有 BBC News、大西洋雜誌、倫敦衛報、德國 Bild 報、國家地理雜誌。這雖然只是實驗性質,臉書已經準備了很久,不難有越來越多的媒體跟進。

(紐約時報與臉書合作。取自網路)

對自負的傳統新聞媒體來說,放下身段並不容易,尤其不願意把好的東西交給別人處理,把自己的讀者讓給別人。近年來科技漸漸滲入媒體,媒體因而獲益,終於了解媒體再大,也敵不過科技,美國 150 家報紙加起來的營收,還抵不過Google一家,與其說上週是媒體地震,不如說是下一步媒體向科技轉型。

新聞媒體要的不外是讀者與觀眾的人數,越多越好,以及與閱讀與觀看的時間,越長越好,這樣可以提升廣告價值。而廣告方面要的是對象化、個人化的資料,什麼樣的人有什麼喜好、購物的習慣、消費的地點,這樣可以把適當的廣告在適當的時間送給適當的族群與個人。這些夢寐以求的事,多年來媒體都沒能做到,現在的科技大咖臉書卻做到了,大家隨處「打卡」,把自己呈現在廣告業者的面前。

媒體與臉書合作很簡單,把文稿與影視交給臉書,任其在 14 億用戶的網路流傳,文稿與影視內含的廣告直接收入,完全歸媒體所有,如果臉書將媒體的廣告同時放在臉書上流傳,收入則媒體與臉書分攤。臉書因此增加豐富內容,也可能帶來新的流量,應允用臉書正常方式收集到的讀者資料,回傳給媒體。

矽谷的新聞與科技兩棲媒體人 Alan Mutter,也同時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新聞研究所教授,認為臉書的超級能量無法不讓媒體靠攏,雖然 Google 也有類似的作用,目前看起來臉書最適合。臉書除了 12 億人口,對行動出版的技術與藝術,高過任何人。以今年第一季來說,65% 的流量與 73% 的廣告營收,都是來自 Paper app 與加入 Paper app 的網站。

(臉書 "Paper" app。取自網路)

Paper 是臉書一年前推出的行動 app,相當於臉書的縮小版,畫面簡單,每一頁一個主題,適合手機畫面操作。除了臉書的朋友活動,還有新聞、圖片、影視、趣味多項可以選擇,成為使用方便的個人臉書。app 推出以後頗受歡迎,很多人不再使用正本臉書,甚至有人刪除了正本。這是臉書繼 Messager 簡訊的另一精簡版,臉書走向行動的意圖愈為明確,Paper app 目前僅有 iOS 版。

讀者與觀眾在新聞媒體網站停留的時間,是另一關鍵因素,據網路分析公司 Alexa.com 的資料,紐約時報網站平均每人每天停留 9.5 分鐘,NBC News 6.4 分鐘,BuzzFeed 5.4 分鐘,但臉書則高達 18.4 分鐘。

臉書可能是全世界收集到個人資料最多、最完整的地方,熱心的用戶隨時把自己的動態向臉書「報告」,到哪裡去了、吃了什麼美食、買了什麼衣服、生活上的點點滴滴。除了自己的,更可以從朋友的網路,收集到朋友、朋友的朋友的資料,經過分析,就成了最精準的個人化商業訊息。你的嗜好是烹飪,就可能收一份食譜、內含美食餐廳介紹;你結婚要去峇里島蜜月,就可能收到飯店的優惠卷。

新聞媒體的加入臉書,一則以喜、一則也憂,喜的是臉書確能實質的幫助媒體,怕的是一旦被臉書勾了去,以後恐怕就難脫身,獲利多少還是小事,最怕喧賓奪主,傳統新聞媒體的名號與光彩在臉書裡逐漸黯淡褪色,甚至消失,紐約時報的文章雖好,難免一天有人問:什麼叫紐約時報?Alan Mutter 一語道破媒體的矛盾,他說跳進臉書是該死 (Damned),不跳進去同樣該死,因為臉書讓你無法拒絕。

 

閱讀數位-App時代的閱讀

中時電子報

與紙本書比起來,電子書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流通,而不是把書搞得花枝招展。紙本書會絕版、會因市場蕭條而減少印量,若銷量不佳或出版社倒閉,很可能讀者從此與該書絕緣。這些問題電子書都可以解決,但並非以獨立App的形式。...more

Facebook出版平台Instant Articles上線,九家媒體開始提供原生內容!

iThome

Facebook產品經理Michael Reckhow表示,有愈來愈多人透過行動裝置閱讀文章,也在行動程式上分享大量報導,這項服務吸引出版商加入的關鍵在於Facebook賦予出版商各種內容掌控權,包括允許出版商控制內容的出版與形式...more

挽救出版業 文化部擬推圖書統一定價

ETtoday 東森新聞雲

台灣出版業景氣慘澹,除了受到網路普及、閱讀習慣改變等影響,書店間的折扣戰、削價競爭,也是造成營收下滑的原因之一。與其讓財政部祭出減稅,不如推動統一定價制,消費者不管在哪買書都是統一價格。...more

電子書市場的潛在可能

動腦新聞

隨著新媒體時代來臨,出版商、通路紛紛投入電子出版,如同音樂產業和電視產業一般,出版產業也走向數位「訂閱」服務。面對出版型態的改變,電子書平台是否能成為新的廣告平台,為出版業和品牌間開創新的商業模式?...more

社群出版夯 拆掉編輯高牆

聯合新聞網

行動裝置逐漸成為閱讀的主要管道,但目前內容分散在網路各處,資訊爆炸的結果就是內容被發現的難度提高,閱讀體驗也破碎不完整。如今以內容創作分享為中心的利基型社群(Niche Social Network),則成為數位出版與行動閱讀的新寵兒。...more

德國出版的數位化轉型研究─以蘭登書屋為例

人民網

德國出版業界始終呈現出多元的書業生態,蘭登書屋的數位轉型之路始終以讀者為本,充分將自身傳統圖書的優勢與新技術新媒介結合,重新點燃書籍的二次生命,逐步形成"深耕主業,多元開拓,加快轉型,融合發展"的發展戰略。...more

 

討海郎傾訴無緣傷心戀曲,體驗酸甜苦辣的航海人生!

udn讀書吧

  尋船底女阿飄半夜怪聲?偷渡客的秘辛檔案?海巡一號出航能否找到傳說中的寶藏?一切的答案都將在此揭曉。...more
 

熟悉不過的東京,也能如此意想不到!

udn讀書吧

  透過作者運作的攝影鏡頭,尋找隱藏在東京各個角落的江戶味,讓讀者重新認識東京,感受老舖與老街的氛圍。 ...more
 

現代人健康生活的優質調味料,讓人深深愛上人的鹹甜滋味。

udn讀書吧

  什麼!素有「醫生殺手」之稱的味噌,不只是柴魚豆腐,也豐富了料理的風味層次,竟然還能防癌抗老降三高?...more
 

亞馬遜4.5顆星熱讀推薦《價值主張年代》,紙本書+電子書一次擁有!

教育改革《看雜誌》,特色藝術學校崛起,教出孩子競爭力。

太陽與月亮的美麗邂逅,《PAR表演藝術》用「態度」打造招牌的高度。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