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俊雅 《先生媽》這篇小說寫主角「先生媽」與兒子錢新發,面對日據末期的皇民化運動有截然不同的表現。先生媽不願改變台灣式的語言文化社會習慣,兒子卻積極配合皇民化政策,完全的日本化。寫出兩個不同文化與意識型態的對立與衝突。
小說篇名及主角是先生媽,但作者要批判的卻是醫師。客家話對教師及醫師,皆稱為「先生」,醫師的母親或老婆,則稱「先生娘」。「先生媽」只是文字上的意譯,平常客語並不如此稱呼。所以有人說篇名用「先生媽」(唸去聲),其實是「罵先生」,因為兒子背棄了台灣意識而認同外來日本政權的行徑,而小說裡的確也有好幾處母親「痛罵」兒子的場面,題目有一語雙關的意味。
小說內容寫諂諛偽善的醫師錢新發,他的名字和他的人一樣,向「錢」看齊,追求發財致富。他原出身於窮困家庭,飽受別人的嘲弄。自醫學院畢業後,娶了富家女為妻,女方幫他開業行醫,從此一帆風順,成為地方士紳。但是他貪婪成性,為了更富有,他用宣傳的方法來吸引病患求診,同時以甜言蜜語跟和善的態度來恐嚇病人,以便替病人多打幾針而收取較高的診療費。有錢之後的錢新發,自大自傲的劣根性也出現了,他對乞丐毫無憐憫之心,對下人兇狠輕慢,對其他勞動階層的人也嗤之以鼻。他不顧母親心意,擅改為「國語」家庭,甚至改成日本姓名。
這一篇小說讀過令人念念不忘,可歸諸於小說幾個寫作技巧:
一、擅長用對比手法:
先生媽是一位喜歡穿臺灣衫褲、滿口臺灣話,絕不學日本語的老太太。慈眉善目的先生媽,有著濃厚的憐憫心,每逢十五便上廟燒香,十年如一日地接濟乞丐,而兒子錢新發卻愛錢如命,吝嗇刻薄。
先生媽喜歡吃油條,討厭吃味噌,臨死時,特別囑咐兒子「我不曉得日本話,死了以後,不可用日本和尚」,有日本官員來時,錢新發要他母親退到後堂,不要出來。先生媽偏偏「打死不退」。她堅守做臺灣人的本色,此舉和她那當公醫的兒子錢新發相較,適成好惡分明的強烈對比。
二、以幽默諷刺手法,凸顯錢醫師的可笑及台日文化的衝突。
吳濁流給男主角取的名字:別的不姓卻姓錢,又叫「新發」,作者對為富不仁、走狗成性的人,很清楚的加以批判。然而,閱讀〈先生媽〉如只看到這一層「譴責小說型」的批判層面是不夠的。有些評論家喜歡用「民族氣節」、「維護民族傳統」來贊揚先生媽,然而吳濁流這篇小說最精彩的地方在於塑造一位熱衷於響應「皇民化」,崇仰日本文化的知識分子與他母親的衝突。
作者捕捉住殖民地人民在接受殖民者文化時,因接受程度的深淺不同(錢新發是受完整日本教育長大的,先生媽受漢文化的影響較深),所產生的迎拒也不同,在迎與拒之間,顯然南轅北轍,所以抗拒衝突的力道極強,人與人之間因這磨擦而產生的痛苦也讓人憐憫,吳濁流透過小說很生動地傳達出來。
最後我們看到乞丐的哭泣,他不是因為失去每月兩斗米的接濟而哭,他耐人尋味地說了一句:「先生媽,你也和我一樣。」作者以這句神來之筆結束小說,可說餘味無窮,哪裡「一樣」呢?讀者不妨仔細想想。(節錄)
兩個不同文化與意識型態的對立與衝突
文/吳濁流、圖/官月淑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許俊雅 策畫/導讀
「先生媽」過去對醫生母親的尊稱。「先生媽」與身為醫生的兒子,面對日治末期的皇民化運動,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先生媽不願改變台灣式的語言文化和社會習慣,兒子卻積極配合皇民化政策,期待完全日本化。作者透過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寫出兩個不同文化與意識型態的對立與衝突
【先生媽】5/7(週日)晚間20:00~21:50 台視(08台),即將壓軸登場囉~~
預告片搶先看 https://youtu.be/BQowCO9KiDU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