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之後,就可以……」這個像是小學國語造句題目的句子,相信你我都曾說過這樣的話,不管是「等我退休之後,就可以去世界各地旅遊」,或是「等我這陣子忙完之後,就可以好好陪陪家人」…等。
但是,從呱呱墜地起,我們活著,就會一直奔赴生命終點,沒有人知道死亡會何時何地出現,面對生命的無常,我們不應委屈自己活在以後的人生、放棄現在的生活。
從現在起,一起跟著《死前要做的99件事》列出你的「活著待做清單」,即刻著手進行,全力以赴地踏實生活,將生命交織為一首悅耳生動流暢的歌吧!
〈勇於改變現狀〉
這世界可以因人的努力而變得更新更好,沒有人能夠昧於現實,割斷自己與社會之間的連結。他必須對新事物大度又敏感,必須有勇氣與能力去面對事實、解決問題。
—法蘭克林•羅斯福(美國總統)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養蚌人想養出一顆世上最大最美的珍珠。
既然要養珍珠,自然得挑最好的沙,但他在海灘上挑來挑去,又一個一個去問那些被挑出來的沙粒願不願意成為珍珠,要變成珍珠並不容易,得經過暗無天日的許多日子,才有機會成為一顆璀璨明亮的珍珠,但那些沙都說不願意放棄目前逍遙的日子,養蚌人從早問到晚均無所獲,這讓他簡直絕望透頂,以為應該沒有機會達成自己的心願了。
就在此時,一顆沙願意做他的珍珠,那顆沙不在乎人家怎麼笑它,怎麼罵它傻,因為住在蚌殼裡,不但看不到陽光、雨滴、月亮,又吹不到風與空氣,甚至得跟親朋好友分開,獨自在黑暗潮濕冷冽的環境裡耐住性子,只為了變成不知道成功機會有多少的珍珠,實在一點都不划算。
但沙粒還是義無反顧跟著養蚌人去了。
幾年過去後,當時被訕笑的那粒沙在蚌殼裡已經形成一顆光彩奪目的珍珠,當初不願意接受考驗的那些沙粒又去了哪裡呢?有些還是乖乖地躺在沙灘上,有的卻已風化為土,不知去向了。
人都怕改變,因為未來太不可知了,所以儘管對現狀常常不滿意,還是勉強自己忍耐,如果一切平順,似乎更沒有改變的必要。
畢業的第二年,我在一家營造公司擔任出納職務,公司編制很小,事情其實也不多,還有時間可以看自己的書,每天準時上班準時下班,有需要標工程的時候打打估價單,工程標到了準備合約書蓋印章,就是一些簡單的文書性工作。半年後,我的工作依然在簡單的狀態下進行著,估價單、合約書、領錢付款⋯⋯,對一般人而言,這是一份還算穩定的工作,簡單又不複雜,但我卻在重複中逐漸懷疑自己,「只是這樣了嗎?」「我還能做什麼?」
當時,我的確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找過工作的人,都能瞭解找不到工作的自我否定感,如果要離職卻又會有一段失業的空窗期,想到求職的困難,難免又卻步,日子一天過一天,對自己的疑問卻更加強烈,「真的只是這樣嗎?」
後來我還是決定離職,雖然那時的我甚至沒有自信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至少我知道自己不想只過這樣的生活,只做這樣的工作,所以,還是決定提出辭呈。之後,我再度升學,找到了一份自己非常喜歡的工作。現在的我,也不再問自己只是這樣了嗎?
如果你對生活有抱怨、不滿意,為什麼還要忍耐呢?勇敢地做點改變,不改變,當然就不會有變化,但只要改變,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死前要做的99件事》聽起來也許晦氣,卻以極度悲觀的角度演繹出一個必須樂觀的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