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課綱重大變革 中國史內容縮減


【Money錢電子報】貼近生活,全方位的實用理財指南;公正客觀,深入淺出,提供您正確的理財資訊! 【人類智庫健康生活週報】提供中醫養生智慧,及最新、最實用的養生健康知識,和你一起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NBA台灣  網站總覽  
聯合電子報
聯合電子報
2017/07/04 第605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頭條
專題
話題
要聞
焦點新聞
政治新聞
社會新聞
兩岸新聞
國際新聞
 
今日頭條
高中歷史課綱重大變革 中國史內容縮減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聯合報
國家教育研究院昨公布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草案,其中受矚目的高中歷史課綱有重大變革,必修八學分減為六學分,中國史由一點五冊的內容減為一冊,且由朝代編年史,改放在東亞史的脈絡、以主題方式呈現;課綱用字力求中性,甚至用問號不給答案,避免政治爭議。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昨晚說,社會課綱草案昨起到十一月十日舉行網路論壇 http://12basic-forum.naer.edu.tw/ 聽取各方意見;九月三日起在各縣市辦公聽會,國教院課程審議委員會(課發會)修訂草案後,預計最快明年初交教育部課程審議會(課審會)審議,預定一○八學年上路。

針對部分人士質疑十二年國教歷史課綱草案是去中國化的課綱,林騰蛟強調,課綱仍在討論、還沒定案,大家都可發表意見,教育部不予置評。

國教院課程及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洪詠善說,歷史課綱特色包括國、高中課程明顯區隔,國中採長時段通史設計,高中以專題呈現,不採編年史,更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辨、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等素養。

洪詠善指出,也從人民、學生、台灣為主體的觀點出發,略古詳今,重點放在台灣最近五百年的脈絡,連結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社會現狀,並設計探究與實作課程。

例如,台灣史重點,放在如何認識過去,包括原住民族、移民社會及現代國家形塑,討論「台澎金馬如何成為一體?」及「追求自治與民主的軌跡」;中國史則由一冊半簡化為一冊,且以「中國與東亞的交會」來呈現,論及歷代華人和東亞國家的交流與互動,不再只教中國朝代史。

洪詠善強調,課綱不應是教材綱要,草案只寫大方向,不再規定得細,部分內容、條目採取更開放或疑問句的方式書寫,鼓勵思辨與探究,也避免爭議。

現行高中歷史課綱在一○一年上路,但在一○三年微調,包括「日本統治時期」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慰安婦前面加上「被強迫」等,引發綠營立委、社團及部分學者、師生抗議,質疑是黑箱課綱,前年夏天發動反課綱運動,學生還攻進教育部被捕。

教育部後來讓步,檢討十七個爭議點,改採舊課綱的中性字眼,如慰安婦不加「被強迫」;「光復台灣」改為「接收台灣」;「明鄭統治」改為「明鄭時期」等,並允許學校用舊課綱。蔡政府去年執政後,停用微調課綱,回到舊課綱,並修法讓學生參與十二年國教課審會。

 
TOP
專題
中國史被連根拔起?高中新課綱再投震撼彈
記者張錦弘╱即時報導聯合報
國教院昨公布12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草案,高中歷史的中國史不但從原本一冊半縮減為一冊,且擺脫傳統朝代史,改放在東亞脈絡來講,有學者直呼中國史架構完全解體,這是「去中國化」的深化。

但也有學者及高中師生不這是去中國化,但憂心面對未來的歷史教育革命,能否編好教科書、老師會不會教、升學考怎麼出題及評分,更攸關學生權益。

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王仲孚指出,新課綱把中國歷史的架構完全拆解、連根拔起,脫離歷史教育常軌,「傷害很大」;課綱中也看不到「中華民國」、「辛亥革命」、「八年抗戰」,很難不令人懷疑這是去中國化的政治思想改造運動。

王仲孚說,更何況,放在東亞的脈絡教中國史,坊間根本沒類似參考書,大學歷史系所課程也非這種架構,教科書怎麼編?老師能教得好嗎?史學基礎薄弱的國三生升上高一,能適應這麼「高層次」的教學嗎?高中生將來念歷史系,也恐難銜接。歷史是文科之母,教育是百年大計,教育部應從長計議。

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林滿紅,曾協助教育部檢討微調課綱,她說,不需要把新課綱戴上「去中國化」的帽子,但她更關心的是,課綱寫得太精簡,是否能把真正的精髓寫進去、又是否能編好教科書?國教院應培訓專門的學者寫教科書,而非像現在,任由書商請教授編,教授再發包給一知半解的研究生,怎能編出好的教科書?

林滿紅舉例,新課綱台灣史教現代國家的形塑,只簡單提到「國際局勢與台灣定位」,應進一步提到台灣國際地位確立的過程,讓這代年輕人對台灣更有信心,才是真的愛台灣。

研究近代貨幣史的林滿紅另舉例,新課綱草案講到國家的統治,完全沒提到貨幣扮演的角色。例如我們常講到,中國幾千年的威權統治,到了清朝登峰造極,但清朝卻連自己的貨幣都要仰賴國外。

林滿紅解釋,因為清朝沿襲明朝,歲收都要用銀來計算,但中國不是銀產國,起初銀由日本輸入,後來改由中國賣茶給英國,英國支付銀,而這銀由來自墨西哥。由此可見,要談中國史,也不能只放在狹隘的東亞史來看,包括和美洲和南亞印度傳來的佛教,都不能忽略。問題是,寫課綱、編教科書的人,能深入淺出、談到這些歷史關鍵嗎?

建中歷史老師莊德仁也認為,歷史課綱改為素養、問題導向,並呼應全球化,把台灣、中國史放在亞洲、世界等更大的脈絡下討論,並無不可,但勢必衝擊到教學現場,教科書能否編得出來、老師來不來得及因應、大考又要如何出題、評分,教育部都要有配套。

剛甄選上靜宜大學的林致宇,前年曾參與反課綱運動,後來獲選課審會高中組的委員,將來要參與審查高中課綱。他認為,從台灣的視角學歷史、不要把中國史當成台灣史的根源,並沒錯;但他同樣擔心,未來教材、師資、考試能否跟著上新課綱,老師若仍用舊思維來教,課綱等於沒改。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回應指出,等課綱完全定案後,教育部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協作中心,就會跨司處擬出編書、師資、評量等配套,大家不用擔心。

 
TOP
「教材、師資…跟得上新課綱?」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聯合報
國教院昨公布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中國史改放在東亞脈絡。有學者認為中國史架構完全解體,這是「去中國化」的深化;但也有學者認為,若能進一步提到台灣國際地位確立的過程,讓這代年輕人對台灣更有信心,才是真的愛台灣。

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王仲孚說,新課綱把中國歷史的架構完全拆解、連根拔起,脫離歷史教育常軌,「傷害很大」;課綱中也看不到「中華民國」、「辛亥革命」、「八年抗戰」,令人懷疑這是去中國化的思想改造運動。

王仲孚說,放在東亞的脈絡教中國史,坊間根本沒類似參考書,大學歷史系所課程也非這種架構,老師能教得好嗎?史學基礎薄弱的國三生升上高一,能適應這麼「高層次」的教學嗎?將來念歷史系,也難銜接,應從長計議。

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林滿紅曾協助教育部檢討微調課綱,她說,不需要把新課綱戴上「去中國化」的帽子,但她更關心課綱寫得太精簡,是否把真正精髓寫進去、又是否能編好教科書?國教院應培訓專門的學者寫教科書,而非像現在,任由書商請教授編,再發包給一知半解的研究生。

林滿紅舉例,新課綱台灣史教現代國家的形塑,只簡單提到「國際局勢與台灣定位」,應進一步提到台灣國際地位確立的過程,讓這代年輕人對台灣更有信心,才是真的愛台灣。

建中歷史老師莊德仁說,歷史課綱改為素養導向,並呼應全球化,把台灣、中國史放在亞洲、世界等更大的脈絡討論,並無不可,但勢必衝擊教學現場,教科書能否編得出來、老師來不來得及因應、大考又要如何出題、評分,教育部都要有配套。

剛甄選上靜宜大學的林致宇,前年曾參與反課綱運動,後來獲選課審會高中組委員,將來要參與審查課綱。他說,從台灣視角學歷史、不要把中國史當成台灣史根源,並沒錯;但他擔心,未來教材、師資、考試能否跟著上新課綱,老師若仍用舊思維教,課綱等於沒改。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說,課綱完全定案後,教育部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協作中心,會跨司處擬出編書、師資、評量等配套。

 
TOP
觀察站/歷史教育…別再被意識形態左右
本報記者張錦弘聯合報
這幾年來,台灣每次政黨輪替,就要改一次歷史課綱,激化藍綠、統獨,社會就要再次分裂。政客等著收割成果,學生卻是最大受害者,往往無所適從,甚至同學也分裂、敵視。課綱如何不再被意識形態左右,將是台灣進步指標。

早期威權時代,中小學課程沒「綱要」,全部依教育部的標準,由國立編譯館統一編教科書,好處是從教學、考試都有標準答案,很好教、也很好準備考試,卻容易被統治者洗腦。

政府解嚴後,開放民間編教科書,轉為「一綱多本」的時代,為讓考試出題不會天馬行空、離題太遠、無從準備,教育部找學者專家訂出課程綱要,但藍綠鬥爭依舊,誰上台,就想透過修改課綱,鞏固意識形態,最後演變成驚天動地的反課綱運動,也刺激國內更進一步檢討課綱該怎麼訂最好。

歷史除了事件在哪一年、在何地發生等具體事實,很多人與事的對錯、好壞常沒標準答案,課綱用字盡量中性化、甚至正反並陳、加上問號,引導學生思辨,這是新課綱草案的方向。

但更重要的是,不教編年史,改以主題,把台灣、中國史放在亞洲、全球的脈絡下討論,書商、老師、考試單位,準備好了沒?新課綱若趕在明年六月前定案,一年內就要上路,堪稱歷史教育的一場革命,眼看著就要倉促上場,難怪從學者、老師到學生都擔心。

 
TOP
話題
急診塞爆卻虧損 醫:健保給付不合理
記者劉嘉韻、黃安琪、修瑞瑩/連線聯合報
長庚醫院急診醫師集體離職風波,在高層道歉、撤銷醫師處分、強調尊重專業後暫時落幕;醫界認為,長庚事件凸顯健保給付制度不合理及未落實分級轉診,以致醫學中心長久存在「急診塞爆卻虧損」現象。

分級轉診制 不夠完善

急診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急診部主任方震中表示,全國一年急診人次高達七百萬人,民眾偏好到醫學中心,不是這幾年才有,而健保推動了這麼多年,仍沒有完善的分級轉診制,使得醫學中心急診塞爆的現象始終無解。

此次長庚事件疑肇因院方以急診虧損,懲處急診部門主管。方震中認為,醫學中心急診塞爆卻虧損的現象存在已久,原因出在急診依檢傷分類有不同給付,雖然重症病人給付稍高,但急診需出動許多人力及醫療資源搶救「入不敷出」。

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立法委員邱泰源也表示,長庚案除醫院內部管理制度,也與分級醫療制度不當有關,很多醫院都有急診「虧損」表象,是因健保給付額度太低所致。

成大醫院上月就出現急診塞爆現象,院方原估計是波段性現象,沒想到至今還是沒改善。院方與去年同期急診相較,發現就診人數並沒增加,但滯留急診的時間增加。

賠錢病人 被丟大醫院

急診醫師分析滯留時間長原因,一是病房擠,二是病情重,懷疑是健保DRG制度擴大(相同疾病給同一給付),造成很多病情複雜難處理的病人被「丟」到大醫院,病房塞、急診跟著塞。

一名外科醫師表示,DRG的影響,醫師都心知肚明,穩賠錢的病人都丟到醫學中心,轉出的醫院不會明說,病人也搞不清楚,但醫師都知道。健保給付不改善,未來醫學中心急診塞爆的情況可能會常態化,「急診醫師就更難找人」。

針對這些質疑,健保署長李伯璋回應,健保四月開始推動分級轉診,要改變民眾就醫習慣還需一段時間;至於急診健保支付低,其實支付點數已調整三次,但在總額不變情況下,有時即使調高,卻會使得浮動的點值相對降低,加乘後仍無法改變太多。

 
TOP
急診醫護高壓力工作 24小時生死戰
記者劉嘉韻/台北報導聯合報
雖然同屬醫療體系,但急診與一般門診大不同;有醫師形容「急診醫護人員就像在前線打仗的士兵,絲毫不能鬆懈」,也有醫師認為,急診就像全年無休的便利商店,不少急診醫師長期處在生與死的高壓下,須靠安眠藥入睡。

「我今天一整天都在幫病人插管,現在下班了手還抖個不停」,這是外傷醫學會理事長、台北市聯合醫院和平院區急診科主任簡立建,昨天一天的工作「心得總結」。

他表示,急診醫師和一般門診最大不同,就是要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一秒都不得耽擱;長期在這種高壓環境下工作,「我自己常常就得靠安眠藥入睡」。

急診肩負搶救生命重責,在台灣卻成了民眾「無法看門診」的替代品。簡立建說,這也是急診醫師最大的無奈。急診有時就像地攤一樣,更令人費解的是,很多輕症民眾總是要求馬上處理,如有不滿就惡言相向。

急診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急診部主任方震中形容,急診就像全年無休的便利超商;台大急診量一年上看十萬人,如遇意外或災難,患者瞬間湧入,無法像門診按序就診,也因工作特殊性,急診醫護人員若沒有熱忱,根本無法支撐下去。

 
TOP
林口長庚院長、主委下台 撤銷醫師處分
記者鄧桂芬、李樹人/台北報導聯合報
林口長庚醫院行政高層昨為急診醫師集體離職案,鞠躬向醫師及全民致歉,同時宣布決策會主委李石增及院長鄭明輝請辭獲准;陳日昌等六名急診醫師的處分撤銷,急診不縮減,維持過去運作,盼挽回離職醫師。

撤銷免職處分的包括前急診部主任陳日昌和邱德發,急診科主任鍾亢、黃集仁、管仁澤及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林灯賦。陳日昌及邱德發得知,認為「還了清白」。

昨天的記者會,長庚醫院行政中心特助蘇輝成先鞠躬致歉。他說,董事長王瑞慧連續三天與醫師溝通,院方確有需檢討改進處,並重聘外部專家審查先前人事懲處,決定撤銷陳等六人處分,前骨科部長陳文哲免職案近日也將重審。

蘇輝成說,過去人事懲處是經醫師資格評議會進行,成員雖有各科專業教授,但對特殊專科不一定了解,評斷恐有瑕疵,未來懲處案都會邀法律專業人員參與。

蘇輝成說,李石增及鄭明輝認為事件造成醫院形象受損請辭行政職,董事會通過,原任基隆長庚醫院榮譽院長程文俊,即日起接下二人職務。李、鄭二人仍會留在長庚服務。

至於長庚原以急診虧損為由,擬縮減留觀床數部分,蘇輝成澄清,廿四小時急診醫師駐診制度是由長庚首創,急診虧損是制度使然,若怕虧損,配置的急診醫師人力怎會比醫院評鑑要求的標準高?

陳日昌昨受訪說,這次事件是「人」的問題,院方更正錯誤他甚感欣慰,已決定離開服務卅年的長庚,往後要到哪裡,他不肯透露。「很高興聽到這個結果,公理自在人心。」邱德發說,已和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簽約,目前無法回長庚體系。

 
TOP
長庚風波 王瑞慧五招止血
記者高行、鄧桂芬/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長庚急診醫師爆發離職潮,董事長王瑞慧緊急回台止血,歷經二日三場密談後,決採取調整人事、留人、認錯等五措施。

長庚證實決策委員會主委李石增及林口長庚醫院院長鄭明輝請辭獲准,即日起由董事程文俊接任主委兼院長;撤銷處分原受懲處的陳日昌等六名急診醫師;另急診不縮減,維持過去運作,盼挽回30名欲請辭醫師,避免醫院從醫學中心被降級。

林口長庚急診醫學部主任黃集仁表示,整起事件已「完美落幕」,這二天將繼續懇談想離職的醫師,有信心很多人會留下來。不過,有醫師透露「急診室危機」仍未解除。

長庚醫院日前以前急診部主任陳日昌六年未執行臨床業務為由,記過免職,旗下子弟兵集體陳情未果,波及前急診部主任邱德發等人,進而引發離職潮,撼動長庚急診醫療能量,引發全國關注。

歷經二日溝通會後,王瑞慧將事件定調為管理缺失,除李石增和鄭明輝二名高層請辭行政職獲准,昨日也授權長庚決策委員會特助蘇輝成對外說明,針對這段時間引發的風波致歉,並澄清這波離職潮絕未涉及派系鬥爭。

首先是院方高層換血,即日起由董事程文俊接任決策委員會主委兼林口長庚院長,風暴中心的林口長庚急診部主任,也由原來在請辭名單中的黃集仁接棒。院方做出的人事處分,在歷經這次教訓後,都將引入外部法律專家。

蘇輝成說,院方對急診部主任陳日昌、邱德發等醫師的處分,都因資格評議會是由各科專業教授組成,未來將參考外部專家意見,做出更周延決策。

長庚醫院原本以急診虧損為由,擬縮減留觀床數,引起急診醫師不滿,抗議不尊重急診專業。

 
TOP
要聞
前瞻續協商 藍嗆破局就抗爭
記者林敬殷、王寓中/台北報導聯合報
明天是立法院第一次臨時會最後一天,朝野昨天針對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展開攻防,最後終於達成共識,今天上午將先詢問相關部會官員,下午進入院會實質程序。同時,朝野將展開逐條協商,一旦破局,交由院會處理時,國民黨團將全面發動抗爭。

從昨晚開始直到明天晚上十二時,國民黨已排班駐守議場及主席台,黨團副書記長林為洲表示,若民進黨要強行通過,國民黨絕對不會善罷干休,若前瞻八千八百億元預算及軌道建設都不能動,「對不起,來抬我們吧」。

立法院昨天開始處理前瞻條例,協商陷入空轉,國民黨更發動雙北國民黨市議員率領數百民眾,在法立院外繞行,表達反對立場,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也到場聲援,裡應外合。

昨天上午七時不到,民進黨立委魚貫進入議場,固守主席台周邊,避免被國民黨團占領、導致議事停擺,直到九時,順利讓立法院長蘇嘉全確認議程,蘇嘉全隨即裁示休息,展開協商。

只不過,協商一開始,在野黨團都主張前瞻特別條例草案退回委員會重審,遭民進黨團強力反對,整個上午協商完全停擺,朝野黨團直到下午再戰。

為求朝野和諧,負責保護主席台的民進黨立委主動讓步撤守,不料,民進黨立委前腳一走,國民黨立委尾隨而上,引發蘇嘉全大表不滿。民進黨立委更質疑,國民黨兩面手法,一邊協商,一邊占主席台領。

堅持主張退回委員會的時代力量,後來轉而建議在朝野協商會場,由立委詢問行政部門官員,柯建銘表示不反對,並指講到午夜十二時都可以,只剩下兩天,要處理程序,不能再拖了。

國民黨與時代力量要求今天上午開始,最後柯建銘讓步,但要求今天下午就要進入院會實質程序,朝野黨團終達共識。

 
TOP
名家觀點/用前瞻資源翻轉托育、長照
陳長文經濟日報
以前向新婚年輕朋友祝福「早生貴子」,年輕朋友回覆「計畫中」後,我往往接著說「多生幾個」;但近年不敢說第二句了,因為年輕朋友「面有難色」,感嘆教養費用龐大。

還有一些四、五年級的朋友,上有老父母、下有子女,蠟燭兩頭燒。等到他們的子女婚後生育,養育孫輩支出恐怕更大,台灣經濟若持續不振,等到輪到子女陷入兩頭燒,且還燒的更嚴重,四、五年級朋友將如何自處?

猶記得去年初,一名孝順婦人疑因長期照顧長輩身心俱疲,以枕頭悶死公公後自殺。這悲劇讓我想起日本80年代電影《楢山節考》,在一山區寒村有個不成文規定:老人家到70歲,就要由家人背到深山野嶺等死,以節省糧食養育孫輩;69歲卻健康的阿玲婆忍痛敲掉牙齒,讓自己看來蒼老些、早點上山等死,就為讓孫子多一口飯吃。

台灣面對高齡化及少子化現象的雙重夾擊,資源有限,優先扶持哪一個更重要?我跟同事激辯後,結論是「一樣優先且重要」。

因為,老人長照不足會形成人倫危機;少子化則直接衝擊社會的生存與永續發展。任一代不寧,中堅世代怎能專心打拚?年輕人又怎能看見未來?

長照、托育已是刻不容緩的重大公共需求,對台灣一般家庭卻仍是沈重負擔;政府務必投入更大量資源以翻轉嚴峻的現狀,致力促進托育及長照產業市場成熟,以「可負擔的價格」提供給民眾。

以資源較豐厚、大力發展公費托育的新北市為例,費用雖遠低於市價,但2%的中籤率被批評是「樂透式福利」;遑論其它縣市。儘管行政院稱將編列62億元預算,在三年內公托可增收3萬名幼兒,公托比從三成提高到四成;然而離OECD國家平均水平六成尚有不小距離。對比現狀,顯然杯水車薪。

另方面,6月上路的《長照服務法》規劃財源來自「提高的菸稅及遺產稅」,不僅名不正言不順,據估計每年也僅有63億及233億元。面對未來每年達千億元的長照需求,「稅收制」幾乎不可能在收支平衡下提供足夠服務。

還別忘了,年金改革削減後的年金,雖可維持基本生活,卻難以支應生病及照護,勢必讓更多人淪為「下流老人」。

從政府上述作為來看,政府顯然沒有把少子化及高齡化當作「最迫切問題」來因應,離民情太遠。

而這時又看到,蔡政府不顧民意高度疑慮,一意孤行推動前景不明的「前瞻計畫」,甚至下動員令要求立法院在7月5日前完成立法。這麼大筆錢,為何不用來解決更迫切、根本的社會危機?

基上,筆者建議,蔡政府8,900億元前瞻預算,可保留三分之一預算做基礎建設,三分之二宜用來做更重要的事,包括大力翻轉托育及長照產業,而非如民進黨團只願從中拿出不到1%的75億元來處理「少子化、食安、青年就業、人才培育」四議題。

(作者是法學教授、律師)

 
TOP
焦點新聞
衛生紙丟馬桶 新北市府公廁標語未改
記者祁容玉、施鴻基/新北報導聯合報

環保署「衛生紙丟馬桶」新政策7月1日上路,但新北市府公廁內並未貼上「衛生紙丟入馬桶」標語,公廁擺放的垃圾桶仍滿是衛生紙。民眾質疑,新北市府沒有帶頭示範,環保署新政策只能宣導、沒有罰則,根本難以落實。

管理市府行政大樓的新北市秘書處表示,現在廁所內的標語是「面紙、擦手紙、衛生棉等不溶於水,請勿丟入馬桶」,與環保署推動衛生紙丟入馬桶的新政策不衝突;至於市府員工和民眾使用廁所的習慣,還要慢慢推廣才能改變。

新北市府行政大樓含市民廣場共579間坐式及蹲式廁所,這些廁所內都備有衛生紙,並放置垃圾桶。一名市府員工表示,過去廁所都放垃圾桶,新政策上路後垃圾桶也沒有撤掉,上廁所時常順手把衛生紙丟進垃圾桶,才想起新政策是要丟入馬桶沖掉。

市府秘書處表示,目前市府行政大樓使用的衛生紙,都是短纖維、溶於水,可安心丟進馬桶,不會造成堵塞;新政策上路前有請環保局人員來檢查廁所,雖然現行標語沒有要求民眾把衛生紙丟垃圾桶,但也沒有違反新政策,不用特地更改標語。

環保局指出,衛生紙丟馬桶跟廁所內放垃圾桶並不衝突,部分管理單位張貼衛生紙丟馬桶標語,仍會設垃圾桶,讓民眾丟棄衛生棉、面紙等難以分解的垃圾;如果不放垃圾桶,民眾可能把所有垃圾都扔進馬桶,反而會造成堵塞。

秘書處說,女廁會有衛生棉等不溶於水的廢棄物,但男廁較少,會評估是否把男廁內垃圾桶撤掉,讓市府員工慢慢習慣新政策。

 
TOP
至聖先師是「長人」 孔子竟跟姚明差不多高
記者陳宛茜╱即時報導聯合報
至聖先師孔子跟姚明差不多高!故宮7月起推出「萬世師表-書畫中的孔子」特展,展出歷代孔子肖像。根據史料記載,孔子身高9尺6寸(約222公分),只比「中國移動長城」、籃球明星姚明(226公分)矮一點。

孔子生於西元前551年、卒於西元前449年。根據史料,最早出現孔子畫像的時代是東漢靈帝光和元年(西元178年),政府創辦的學校為孔子及其72弟子繪像。等於孔子死後600多年,民間才出現他的繪像。因此,目前大家所熟知的孔子肖像,其實都是後人根據文獻描述所繪。

「論語」中子貢描述「夫子溫良恭儉讓」、「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說的都是孔子的氣質態度。

最早提到孔子外型的,應該是荀況(約西元前313年~前238年)。他在「荀子□非相」中提到,「蓋帝堯長,帝舜短;文王長,周公短;仲尼長,子弓短。」

荀子此文駁斥面相學,舉出許多實例證明人的相貌身高與吉凶富貴無關。在荀子的舉例中,孔子是個跟子弓對比的「長」人,但沒提到有多「長」。

到了「史記□孔子世家」,西漢司馬遷對孔子樣貌的形容十分具體。他形容孔子「生而首上圬頂,故因名曰丘云...... 孔子長九尺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指孔子因為天生頭頂略凹,因此得「丘」之名;身高九尺六寸,被當代人稱為是異於常人的「長人」。

不只太史公這麼說。孔子第51代孫孔元措(生於西元1182年),在「孔氏祖庭廣記」也說:「家譜云,先聖長九尺六寸...... 」孔子高九尺六寸,可是家譜認證的。

九尺六寸有多高?此「尺」非彼尺,古代的一尺跟現代一尺100公分的「尺」並不相同,中國歷代度量衡的「尺」,長度都不同。孔子是東周春秋末期魯國人。秦代是中國首個統一度量衡的朝代,之前各國的度量衡可能都不同。因此,孔子的高度,只能大約估計。

根據估算,周代一尺約等於現代的23.1公分,一尺有10寸。如此換算,孔子身高是222公分,只比姚明略矮。在營養遠遠不如現代的古代,孔子這種「長人」,應當相當嚇人。

那麼,孔子的長相又如何?有句俗話說,「高的不帥、帥的不高、又高又帥沒大腦。」對於又高又有大腦的孔子,只能說,上帝是公平的。

在「荀子□非相」中,荀子不只提到孔子的身高,還暴露了孔子的長相。他說:「仲尼之狀,面如蒙倛」。蒙倛是甚麼?說來嚇人,蒙倛是周禮巫師「方向氏」驅除疫鬼時所戴的熊皮面具。長得像「驅鬼面具」,孔子的面容可想而知。

不過,當孔子躍升為聖人後,面容當然也得變得神聖莊嚴。史記中「略凹的頭頂」、荀子文章中「如驅鬼面具」的面容,自然不會出現在你我熟悉的孔子畫像中。2010年大陸拍攝的史詩電影「孔子」,找來身高183公分、容貌俊美的周潤發來演孔子,應該也不算「不符史實」。

 
TOP
華航直飛紐約航班 傳近期將停飛
林巧璉 整理世界日報
據台北媒體報導,中華航空直飛紐約的航班近期可能停飛。這條華航最遠的航線已經營34年,但年年虧損數億元,加上近期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針對紐約航線的休息時數抗爭,華航考慮成本不斷上升,已考慮停掉這條最遠的直飛航線。

華航董事長何煖軒日前在公司股東會後的記者會,承認紐約航線長期難以獲利,目前有重新規畫考量,可能與達美航空採共用班表方式,行經洛杉磯、舊金山再轉飛紐約。

消息一出,許多已買好華航機票,打算年底返台探親的華人都怕班機受到影響。

 
TOP
政治新聞
退休公教子女教育補助 月退2.5萬以下才可領取
記者許依晨/台北報導聯合報
退休公教人員子女請領教育補助政策已行之有年,人事行政總處昨天宣布,今年八月一日起,退休公教人員子女教育補助費只有在月退金額兩萬五千元以下者可領取,軍人則是中校以下且支領退休俸者才可領取。預估人數由現行四萬人縮減為一萬七千人,年需總經費由目前約十七點五八億元縮到為六點六二億元。

人事行政總處表示,依立法院審查一○六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通案決議,並基於「照顧弱勢」及「對國家有重大犧牲貢獻」的精神,自一○六學年度第一學期,也就是八月一日起,修正退休公教人員子女教育補助的發給對象為支(兼)領月退休金在兩萬五千元以下,以及因公失能或退休時未具工作能力,且經審定機關審定仍支(兼)領月退休金者或於審定當年度支領一次退休金者。

人事行政總處說,至於退伍軍職人員則考量其服役特性,修正為中校以下並支領退休俸者,另在職期間因作戰演訓或因公失能者,參照退休公教人員發給。

人事行政總處指出,退休人員子女教育補助是政府為照顧退休人員生活,實施多年,應隨著政經及社會環境變遷有所調整,同時尊重立法院審查預算案的決議。

人事行政總處說,這次修正採與年終慰問金、三節慰問金發放基準為一致性處理,但審酌退伍軍職人員的平均退役年齡較早,子女多仍在就學階段,不同於退休公教人員的請領條件,以減少衝擊。

 
TOP
社會新聞
分手殺母女 今年首件死刑定讞
記者蘇位榮、林昭彰、王聖藜/連線聯合報
男子黃麟凱四年前懷恨王姓女友分手並催討廿萬元債務,侵入王家以童軍繩絞死王母,再性侵王女後絞殺;最高法院昨天判黃一個無期徒刑及一個死刑,應執行死刑,全案定讞。

這是今年首宗判處死刑案,黃麟凱成為第四十三名待執行死囚。上一名被槍決的死囚是犯下捷運隨機殺人案的鄭捷;蔡英文政府上任迄今一年多,未執行死刑。

最高法院上月為黃麟凱案開庭辯論,黃當庭下跪道歉,「將來的每一天,都會懷著道歉的心!」但王女父親拒絕原諒;命案後王家人已搬離傷心地,王父昨天到庭聽判說:「我最愛的就是老婆跟女兒!判死刑也不能讓她們復活。」希望黃「趕快抓去槍斃,不要浪費國家糧食」。

本案從一審到更一審均判黃死刑,全案第二度上訴最高法院。最高法院指出,本案屬兩公約所定「情節最重大之罪」,判處死刑並無違反兩公約。

判決指出,廿四歲黃麟凱與王女是高職同學,二○一○年交往,交往時王女將提款卡交黃保管。二○一三年七月兩人分手,黃試圖挽回感情;同年九月,王女發現帳戶沒錢,質疑是黃盜領廿萬元,因黃在軍中服役,王女和母親找上黃母要錢。

黃後來找王女協商,只願還十萬元並簽下本票,王女催他當晚還錢,黃打電話請母親籌錢被拒;黃氣憤王女不念舊情,萌生殺意。

二○一三年十月一日下午,黃從部隊放假,持交往時取得的王家備用鑰匙潛入,見王母在躺椅睡覺,因認為王母一直瞧不起他出身單親家庭,動手掐她脖子,王母驚醒抵抗,他再用童軍繩勒斃。

黃行凶後未離開,一小時後王女回家,他用童軍繩綑綁她雙手,逼迫性交後用繩索勒斃,並搜刮一萬元現金。後來王父回家,黃趁機逃到王家頂樓藏匿;王父發現妻女慘遭橫禍,報警在頂樓逮捕黃。

最高法院指出,黃絞殺王母,手段冷酷,但臨時起意,尚未達到須判死程度,判無期徒刑;但絞殺王女早有縝密計畫,更於絞殺王母後毫無道德罪惡感執意遂行,已達罪無可逭程度,綜合判斷須判死。

 
TOP
修機車撞破洗腎廔管 大噴血送命
記者曾健祐/基隆市報導聯合報
胡姓男子昨天下午到親戚家修車廠借工具修理機車時,左前臂洗腎用的廔管(人造血管)疑不慎撞破,造成他大量失血昏迷,送醫搶救不治;醫師提醒,廔管非常脆弱,破裂後每分鐘噴出血量可達五百西西,若無立刻止血,三分鐘內就可能休克。

警方調查,四十五歲胡姓男子昨下午一點多,獨自騎機車到妹婿經營的修車廠,借用板手、螺絲起子拆機車坐墊維修;過程中胡左手前臂上的廔管不明原因破裂,鮮血瞬間噴濺。

胡沒多久就陷入昏迷,等到妹妹和妹婿發現時已不省人事,左手傷口還不停冒血;消防人員獲報到場時胡已失去生命跡象,送醫搶救半個多小時後不治。

家屬表示,胡洗腎近廿年,常會到修車廠借用工具,因為沒人目睹事發經過,推測可能是他左手上的傷口意外撞到,造成裂開噴血。警方調閱修車廠附近監視器,估計胡傷口噴血倒地後,約過了十幾分鐘才被發現。

基隆長庚醫院血液透析室主任陳俊宇說,「廔管」是洗腎時為了將病患血液引導出來,先用外科手術將動脈、靜脈連接起來所建立的對外通路;廔管是動態系統,相當脆落,萬一破裂,出血量每分鐘可達五百西西,三分鐘內就可能會休克。

他提醒洗腎病患務必保護好廔管,盡量不要碰觸或提重物,夏天時也應穿薄長袖遮蔽;萬一破裂噴血,立即用布或徒手加壓止血,並就醫手術縫合。

 
TOP
兩岸新聞
張志軍提九二共識 柯文哲回甲午戰爭
記者邱瓊玉、林則宏/上海報導聯合報
台北市長柯文哲和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昨天首度會面,雙方舉行閉門會談超過卅分鐘。與會人士轉述,張志軍提及大環境不好,困難重重,兩岸還是要在九二共識下進行民間交流。柯文哲則說,「你要體諒台灣的歷史因素,要尊重台灣不同聲音」;柯甚至說,「我媽媽說,甲午戰爭當初是中國大陸把台灣踢出來的」。

柯文哲赴上海參加雙城論壇,昨天在返台前會見張志軍,兩人公開致詞不超過十分鐘,隨即舉行閉門會談。

張志軍公開致詞時率先表示,這次論壇是在兩岸關係形勢發生一些變化後舉辦,但大陸對台方針是一貫的,始終認為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家和萬事興;台灣不論哪個政黨執政,只要對兩岸關係有正確認知,願意積極參與兩岸發展,我們都持積極歡迎的態度,也希望這樣的上海、台北雙城論壇可以繼續。

柯文哲則說,中國大陸和台灣使用相同的文字、語言,溝通沒有障礙,隨後更開玩笑說「我講中文還是比較順」。大家應互相交流,對兩邊人民有好處,就繼續努力。

閉門會議後,與會人士轉述兩人談話內容,雙方氣氛融洽,但張志軍講話較「露骨」。

據轉述,張志軍回應,「馬關條約的事情,我們也知道」,會尊重台灣人民的生活方式制度,也希望台灣人民尊重大陸這邊的立場。

張志軍說,兩岸過去隔絕敵對,台灣稱中國大陸「共匪」,中國大陸則稱台灣是「蔣匪」;兩岸面臨這麼多的問題、矛盾,應該透過交流溝通,慢慢解決,最後追求統一。

張志軍表示,中國大陸不會把大門關上,兩岸民間交流應該要加強,常來常往,而不是挑動對立。

柯文哲說,兩岸關係緊張,台商也有壓力,人民福祉當作第一重要,再多問題都好辦,應該以更開闊心胸,來看台灣不同的聲音。

面對張志軍的犀利談話,柯文哲輕鬆以對,柯文哲在會中表示,做為一個市長,他願意多溝通,多合作,創造互利。柯在會中還兩度邀請張志軍到台北交流,但張說,「怕去了會不受歡迎」。

 
TOP
新聞眼/柯文哲模式 難改變兩岸大局
本報記者林則宏聯合報
兩年前柯文哲首次以台北市長身分到上海出席雙城論壇,只能與大陸國台辦聯絡局長劉軍川私下會晤,此次得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正式會面,證明即使柯文哲這次沒有公開說出「九二共識」這句通關密碼,也有機會打開與大陸交流、互動的大門。

保持彈性的「柯P模式」可望成為其他綠營地方首長的「登陸指南」,但蔡政府能否以同一把鑰匙重新打開兩岸緊閉的大門?答案很明確:不可能。

首先,雖然柯文哲一直未在口頭上公開表達接受或認同「九二共識」,但從「一五共識」到今年的「五個相互」,以及呼應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所提出的「兩岸一家親」與「兩岸命運共同體」,並強調在市府內部機構設置是將國際事務與大陸事務分開處理,柯文哲透過自己的方式,體現大陸最在意的「一個中國」內涵,終於讓北京認定,他對兩岸關係的性質有「正確認知」。

其次,柯文哲雖自稱是「墨綠」,但其無黨籍身分,讓他無須背負太多政黨的包袱。但蔡英文總統與蔡政府就不同了。

儘管蔡總統認為,其在去年「五二○」就職演說關於兩岸關係的表態,已經盡最大可能去貼近「九二共識」並表達善意,但畢竟蔡代表的是中央政府,與柯P身為地方首長的層次不同,只要民進黨的台獨黨綱還存在一天,在蔡政府未對兩岸究竟是什麼關係且明確表態前,當前緊繃而低迷的兩岸情勢就無轉圜可能。

更何況,過去一年多以來,蔡政府除了在言詞上未能完成大陸期待的「答卷」,在課綱等議題上還以具體行動不斷強化北京眼中的「台獨」行動,這種情況下,蔡政府是絕無可能在迴避「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下,還能推動兩岸關係發展。

 
TOP
新聞眼/柯文哲拚連任 雙城論壇雙面刃
本報記者邱瓊玉聯合報
台北市長柯文哲和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柯張會」如期登場,雖然抬高柯文哲的兩岸分量,他卻可能被獨派貼上「背叛綠營」、「紅色力量」、「賣台」標籤,成為明年尋求連任的最大變數。

首度柯張會看似風光,但張志軍一席「兩岸要在九二共識下合作」,甚至引用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統一說」,政治意味十足;因為「統一」遠比「一中」更壓縮各自表述空間,勢必成為柯文哲在明年選戰中揮之不去的大帽子。

柯文哲在上海聲稱「務實政治」,直接挑戰蔡英文總統的「維持現狀」。柯文哲在雙城論壇出訪前,就已爭議連連。不少人質疑,柯只是想藉著雙城論壇,甚至邀請陸方出席世大運來拉高身價;柯近日一路砲打前瞻建設,「親中批綠」的積極表現,讓許多民進黨人士不敢恭維,質疑白色力量變成紅色力量。

「柯P模式」破冰後,如果綠營縣市長跟進,柯文哲就是領頭羊;如果綠營縣市長不跟進,柯文哲就成為獨行俠。柯文哲回台後,柯綠之間的現實問題正接踵而來。前瞻計畫要不要爭取中央補助?世大運要不要和綠營執政縣市攜手合作?明年選舉是否繼續和綠營維持合作關係?

過去選舉結果顯示,台北市選民光譜是藍大於綠,此次雙城論壇卻彷彿雙面刃,一方面讓中間選民覺得柯文哲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卻也得罪了民進黨,讓「柯綠心結」更加難解。

 
TOP
國際新聞
安倍最大危機 恐遭黨內逼宮
編譯田思怡/綜合報導聯合報
日本東京都議會選舉,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帶領的自民黨遭到空前挫敗,紐約時報分析,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今年一月才成立的「都民優先會」大勝,不僅是對小池,也是對安倍的信任投票,原本看似可以穩坐首相到二○二一年的安倍,突然位子不穩,可能遭到黨內對手的挑戰。

自民黨只拿到東京都議會不到五分之一席次,安倍三日表示,選舉結果是對他的政府「極為嚴厲的批判」。政治分析家伊藤淳夫說:「這是安倍的首次大挫敗和最大危機。」

紐時指出,目前不清楚小池在東京都的高人氣是否會轉化為全國的支持,日本政界普遍認為她有野心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小池原為自民黨員,因黨未支持她選東京都知事而獨立參選。

小池過去受到極右派支持,她也支持修改日本和平憲法,讓日本在軍事上扮演更重要角色,與安倍立場相同。

許多分析家認為,小池不會挑戰安倍的首相地位,而是希望成為他的接班人。

安倍現在可能面臨黨內更大的壓力,天普大學教授庫塞克說:「小池不是威脅,黨內對手可以拿這次選舉挫敗來打擊安倍。」

可能挑戰安倍自民黨總裁地位的現任國會議員石破茂已開砲,稱這次選舉是「歷史性挫敗」,外務大臣岸田文雄也默默等候接安倍的位子。

安倍的任期將在二○一八年底屆滿,但今年三月,自民黨內表決通過修改黨章,讓總裁可以連續做三任,為安倍執政到二○二一年鋪路。

紐時指出,安倍也許可以靠他的外交手腕度過危機,他是舉世少數能搞定川普的領袖,川普可能在今秋訪問日本,並將出席一些在亞洲舉行的高峰會,安倍可以藉由日本在亞洲的地位,分散國人對他本人涉及醜聞的注意力。

京都同志社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村田晃嗣說:「為日本的國際利益,必須有安倍才行。」

 
TOP
川普恐嚇 全球貿易保護反降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貿易發出的種種威脅,反而意外使其他G20經濟體降低保護行動。專家擔心這可能使川普為「美國優先」政策找到立足點,將對其他國家更加大肆恐嚇。

G20峰會本周將在德國漢堡召開,各界預料川普將與其他與會領袖在貿易問題上再度發生衝撞。全球貿易警示(GTA)機構三日發表報告指出,川普的「美國優先」貿易政策可能對美國企業有利,因為全球的貿易保護程度反而下降。

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美國聯邦、各州及地方政府對其他G20國家可能造成傷害的貿易政策,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廿六,且新的開放政策也比去年減半,但同期間其他國家對美國企業及勞工不利的新措施比去年減少百分之廿九。

報告指出,「川普的恐嚇是否使G20降低保護主義?數據顯示不排除有此可能」。

全球貿易警示機構擔心川普可能會利用這項數據,來強調他的保護政策有理,並作為美國採取所有保護措施的藉口;「果真如此,川普在G20峰會上與其他國家間的爭議,反而能夠在國內獲得支持」。

世界貿易組織 (WTO)上月卅日公布數字也顯示,今年前幾個月G20平均每月增加六項保護措施,比二○○九至二○一五年間平均數字略降,而且開放貿易的行動比限制貿易的措施更多。

但WTO總幹事阿澤維多警告,預估今年全球貿易量將僅成長百分之二點四,低於國際貨幣基金預估的百分之三點五。

 
TOP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